昔日矗立于旷野山巅、奋力追风的“钢铁巨人”,随着叶片的最终停转,正迎来大规模退役的浪潮。首批大规模投运的风机已步入“暮年”,一场退役高峰悄然临近。
一、规模爆发:退役潮催生资源处置刚性需求据行业预测,2025年退役风机数量将突破1800台,2030年将迎来3.4万台风机的退役拐点。这些曾占据山野的“钢铁风车”批量退役,正催生超240亿元的可回收资源市场(以2030年1.5MW机型钢铜回收价值测算),但复合材料的资源化瓶颈制约着千亿级市场的释放。
二、核心痛点:叶片处置困局与监管缺失产业断点凸显:塔筒、电机等金属部件回收率达85%以上,但占设备重量15%-20%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叶片(单支超15吨)成为最大堵点。违规处置泛滥:资质缺失企业通过低价竞标获取处置权某省曝出200亩“叶片坟场”(切割后露天堆放)简易焚烧导致二噁英排放超标案例频发责任机制缺位:70%风电场业主采用外包处置,但承接方能力核验体系尚未建立。三、破局路径: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双轮驱动1、规范与责任:构建有序回收体系行业专家在走访中指出,规范回收行业发展,风电场开发商需承担主体责任。务必甄选具备相应资质与真实处置能力的正规回收企业,可参考行业协会发布的《退役风电、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企业推荐名录》。
企业层面,如退役设备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者天津龙津节能,自2017年起便投入叶片回收技术研发(当时全球尚无成熟工艺参考),现已建成1500吨/年处理线,其资源化产品成功应用于建筑领域。该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、提升自动化水平控制成本、扩大产能,并积极布局全国合作(如与山西省安装集团、中国能建装备公司成立合资公司)。
行业预期,随着电力央企环保公司及各地环保集团加速布局,未来2-3年内退役风电设备回收产业链将趋于完善。 2、政策驱动与技术瓶颈国家层面已出台政策推动循环利用体系建设。2023年8月多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促进退役风电、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》,首次系统部署相关工作。2024年8月,《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》进一步明确鼓励老旧风电场改造升级及循环利用。
回收产业中,电机零部件标准高可再使用,塔筒等含钢、铜部件回收价值显著(预计2030年1.5MW风机废钢废铜回收价值约240亿元)。
然而,叶片作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韧性极强,其回收是最大难点。早期填埋焚烧方式已被淘汰,当前主流物理法(切割、破碎后用于建材或物流托盘)虽实用,但附加值低;热解法与化学法(溶剂提取纤维)则面临二次污染风险或高成本问题。中国能源研究会专家王卫权指出:“现有技术虽多样,但缺乏无二次污染且高附加值的方案,导致商业化进程受阻。” 总结表格:
维度
关键进展
商业突破点 技术路线 物理法主导(建筑骨料/物流托盘)
热解法成本仍高于再生品价值30% 企业实践 龙津节能建成1500吨/年示范线
自动化降低吨处理成本40% 产业布局 央企环保公司+区域龙头加速产能布局
2-3年内形成全国处置网络 政策杠杆 2023-2024年连发两大顶层政策
补贴细则待明确
四、风电产业链细分板块及个股整理1、A股风电产业链细分板块股票表格(数据更新至2025年Q2) 细分板块股票名称代码核心优势电机零部件 新强联
300850.SZ
风电主轴轴承市占率超35%,2024年获明阳智能15亿元订单
恒润股份
603985.SH
海上风电齿轮箱轴承龙头,建成亚洲最大轴承淬火生产线
振江股份
603507.SH
风电电机壳体核心供应商,配套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等整机厂
中际联合
605305.SH
全球风电塔筒升降机市占率第一 塔筒制造 大金重工
002487.SZ
欧洲海上风电塔筒市占率25%,2025年新增阳江120万吨基地
天顺风能
002531.SZ
陆上塔筒产能国内第一(80万吨/年),布局德国50万吨海工基地
泰胜风能
300129.SZ
海上风电管桩技术领先,承接中广核青洲六期项目
海力风电
301155.SZ
江苏如东核心装备商,单桩产品覆盖8-15MW机型 叶片制造 中材科技
002080.SZ
全球叶片TOP3,2025年量产126米超长海上叶片
时代新材
600458.SH
碳玻混编叶片技术领先,上海电气主力供应商
双一科技
300690.SZ
叶片模具市占率超50%,布局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
光威复材
300699.SZ
碳纤维预浸料核心供应商,供货中材/三一等头部厂商 叶片回收处理 格林美
002340.SZ
建成首条万吨级叶片破碎线,再生材料用于3D打印建材
中再资环
600217.SH
央企回收平台,布局12个区域性风电固废处理中心
天奇股份
002009.SZ
热解技术回收玻璃纤维,与金风科技共建回收网络 2、高增长潜力标的格林美(叶片回收):2025年规划产能较2024年增长300%大金重工(塔筒):欧洲订单占比40%,受益海上风电爆发中材科技(叶片):126米全球最长叶片量产带来技术溢价
股票配资平台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